年轻人硬核养生这股风一刮起来,根本停不下来。
这些年,在疫情、洪涝、破产、996、猝死等种种事件的冲击之下,当生活的压力渐渐上升到生存的压力,这批年轻人的人生愿望已经从“暴富”变成了“活着”。
对待自己的身体,年轻人是认真的。
他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另辟蹊径的养生方式,例如“一边用着最贵的眼霜,一边熬夜修仙”的朋克养生,再如“一手补品一手锅”的科技养生。
在压力的漩涡中,如何自保?在养生过程中,怎么少交“智商税”?
“养生经济”悄悄傍上年轻人
近年来,年轻人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是显而易见的。
社会节奏加快,加班、应酬、熬夜、透支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生活中常态,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惜命,开始将枸杞泡在保温杯中、将阿胶、黑芝麻等装进购物车。
当被问及“人生中重要的事”,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发布的《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》显示,超7成受访者认为“身体健康”是人生头等大事,其次是家庭幸福、心理健康。
据益普索Ipsos发布的《90后养生日志》显示,90后十大健康诉求中,“情绪健康”排在第一位,“身材管理”次之,再为“睡眠健康”。
此外,这届年轻人面临着失眠、脱发、口腔问题等健康困扰愈发严重,三者成为90后健康诉求半年增长的TOP3。
作为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,90后不能容忍自己的体态和美貌被生活所“摧残”,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健康消费市场的主力军。
在养生这件事上,年轻人有多氪金?
根据央视财经公布的《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(2020-2021)》显示,在2021年的消费预期中,保健养生位列18至25岁年轻人消费榜单的第二名,占比33.27%,与位列第一的旅游仅相差0.75%。
实际上,年轻人也愿意为自己的健康买单。
据阿里大健康统计数据显示,在家用医疗器械、中医药滋补食疗和减肥塑形医美等产品购买人群中,90后占比过半。
另据融360维度调查显示,超半数Z世代受访者每月在健康养生方面的支出超过500元。
当代年轻人养生新方式
说到“养生”,年轻人并不陌生。
他们从小就被父辈们灌输了养生的理念,然而他们却不愿意像长辈们一样规规矩矩地养生,不佳的身体素质和逐渐提高的健康意识,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拿起保温杯养生,并在青春和养生之间找到了平衡。
在认知时代,物质已经不足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,当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,就会开始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,这便需要导入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随着我国中产人群的逐步增加,具备这样意识的人群也越发庞大,尤其是年轻群体,也因此引来资本、企业的持续关注。
例如大健康领域的优质企业壹健康集团,在为用户提供慢病管理、体重管理等健康服务时,企业会通过用户自身提供的数据,为每位用户建立一个身心健康的常模。
除了智能分析生理数据,比如体重、体脂率、血糖、心率、血压等,还会为用户提供专属心理顾问,进行情绪干预及心理疏导服务,并给予针对性的意见。
方式一:即食化和零食化,年轻人更爱“磕糖养生”
说到保健品,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就是不受待见的药片、胶囊。
对于年轻人来说,曾经的“丸”给他们以服药之感,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多地以零食形式出现,打破了年轻人对保健品的重新定义。这些糖果、果冻、饮料等被贴上了抗糖、助眠、护眼等多种标签,让年轻人在养生中不知不觉地“上瘾”。
在他们的购物车里,黑芝麻糊变成了开袋即食的黑芝麻丸,大瓶秋梨膏缩小成便携版小包装。在2022年的年货消费品类中,黑芝麻丸销量同比增长105.9%。
方式二:靶向养生,缺什么补什么
健康的警钟已经敲响了,怎么办?
这届年轻人将目光转向了用钱就能解决的办法,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,从不跟风购买保健品、滋补品,要购买也只购买最适合自己的。可谓缺啥补啥,目标明确地精准化养生。
例如盯着电脑屏幕太久伤眼睛,吃一颗含叶黄素酯、花青素等成分的“护眼软糖”;下了班有酒局应酬,吞一片有葛根、姜黄等成分的“护肝片”;回到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,嚼一粒添加了γ-氨基丁酸的“晚安糖”......
方式三:挑剔而多金的“成分党”
“健康”持续升温,年轻人在吃美味、吃新鲜的同时,已从“过嘴瘾”过渡到“养生流”的阶段。
在购买商品前,年轻人会习惯性地研究一下配料表,传统高盐、重油的制作工艺逐渐被“嫌弃”,他们更青睐于减盐、减糖、低卡、高营养的食品。
年轻人的这种“小心思”,瞒不过市场。
例如中粮可口可乐上新了无糖柠檬薄荷味雪碧,极力维持“快乐水”的江湖地位;元气森林子品牌王辣辣上新“川香藤椒味魔芋素毛肚”,该产品一整包的热量约等于半个苹果;“微醺酒”“果酒”“无醇酒”等轻酒饮也陆续推出。
方式四:内外兼修的颜值经济时代,口服美容获青睐
随着“她经济”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,面向年轻女性消费者的“她食品”也在不断涌现。
在养颜追求上,现代年轻人对于内服类产品的热情依然不减,只是从养颜古方变成了更精准、更有针对性的功效成分。
据报道,“妆食同源”的食品品类成为了新风口,预计2022年中国口服美容市场规模将达238亿元,一块巨大的“蛋糕”正在形成。
她们敷着玻尿酸面膜嚼着添加了玻尿酸的软糖,也寄期盼于添加了神经酰胺的水光片,要身材管理但绝不会亏待自己的胃,便将目光投向了白芸豆阻断剂......
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方式五:科技养生,一键搞定
在疫情的大环境中,居家养生一跃成为当下流行的养生新方式。
据天猫官方数据显示,2021年“双十一”期间,养生式小家电的同比增速是其他普通电器整体增速的3倍。
科技改变生活,也让年轻人实现了躺着养生的想法。
在小家电领域,隔水炖、养生壶、按摩仪已经是“过气”的元老级养生产品,走在潮流尖端的Z世代更倾向于可用于居家监测的智能尿酸仪、利用低频脉冲原理帮助快速入眠的睡眠仪、集暖腹、护腰和按摩于一体的经期腹部按摩仪等等。
年轻人养生如何避免被“收割”?
传统保健品在年轻市场的“败北”,让新兴的功能性食品开始转换思路。
不少年轻人正在给功能性食品积极“带货”。一份中国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方式洞察报告显示,90后正成为购买功能性食品的新生力量。
这种兼具“营养补充剂”和“零食”双重意义的功能性食品,真的能帮助年轻人实现一步养生吗?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规定,我国的食品类别可划分为普通食品和特殊食品两大类。其中,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,并且规定普通食品不能进行功能性声称。
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
简单来说,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‘卫食健字’,产品外包装上有保健食品标识‘蓝帽子’。
本刊留意到,市面上很多宣称添加了各种营养素的功能性食品,例如软糖、果冻、代餐等产品,几乎都没有“蓝帽子”标识,均属于普通食品。
由于国内法律法规中只存在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划分,功能性食品还不是一个法定概念,因此还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。
作为消费者,本刊提醒应该理性看待功能性食品,明白其不是宣传有“功能”便真有点石成金的效果,这些吹得天花乱坠的“功效”,往往存在夸大宣传的成分。
真正意义上的“养生”本是锦上添花,而不是边耗边补的“朋克养生”,保持科学规律的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才是根本之策。
如今,由于很多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,让一些慢性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。除了一路上升的体重,高血糖也成为这届年轻人的痛点。在慢病管理和体重管理上,这些特殊人群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,从过去吃保健品等小药片的传统养生模式,升级为科学地摄入例如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低GI食品。
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(ISO)2010年发布的《食物-血糖指标(GI)测定和食品分类推荐规范》,食物的GI值划分为高(GI≥70)、中(GI 56-69)、低(GI≤55)三类。
低GI食物能让身体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,这种情况下会更容易燃烧脂肪和保持能量稳定。如果部分年轻人需要管理血糖、血脂、体重,建议可在专业的营养师指导下应用低GI饮食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。
YOU MAY ALSO WANT TO SEE
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“+”,使用扫一扫
即可将文章分享给朋友